2012年6月30日~7月1日,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工程地质夏令营。来自南京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的教师、研究生以及化工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南京土壤仪器厂等多家工程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共102名营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夏令营活动由学会秘书长王源率队,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阎长虹教授负责讲解。阎长虹教授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历时两天的行程中,营员们对南京阳山碑材—猿人洞、燕子矶—三台洞一带和镇江体育会展中心—堆山生态治理工程、金山寺—西津渡等地丰富的地质资源进行考察。
第一站:阳山碑材—猿人洞
夏令营的第一站是位于南京东郊汤山镇附近有着“天下第一碑”之称的阳山碑材。阳山山势如龙,起伏逶迤,这里因特殊的地质结构,山体多为巨石,所以六朝时期就是皇家的采石场。从地质学角度来看,阳山犹如一本生动的书,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地质的年代。阎教授详细而生动地向营员介绍了该地区岩石的构成以及形成原因。随后,营员们来到了猿人洞景区,考察了其中的两个典型溶洞——猿人洞和雷公洞。位于汤山镇的古猿人洞的发现是继云南云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县猿人之后的重大考古突破。溶洞是由石灰岩经地下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地质现象。阎教授向营员们讲解了石类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的三种典型形式——钟乳石、石柱和石笋的形成原理。营员们在了解地质现象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带给人类的独特景观。
第二站:燕子矶—三台洞
第二站是燕子矶公园—三台洞景区。刚进入燕子矶公园,经阎教授提示,营员们很快就发现了入口处的砾岩和砂岩以及它们之间明显的分界线等地质现象。拾级而上,到达燕子矶之后,视野开阔了,可以清楚的看到了长江的全景。阎教授向营员们介绍,燕子矶由浦口组紫红色砾岩加砂岩构成,地层产状陡,受断层切割和江水冲刷,形成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燕子矶曾四面环水,在燕子矶与南岸之间是一条汊河,沉积作用使汊河逐渐变成河漫滩,其组成矶的岩石大多为砾岩。随后,营员们来到了位于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的三台洞观察点。南京幕府山临长江一侧水平发育了多个溶洞,古时游记中称沿山12洞。其中以三大溶洞(头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尤为著名,都是由长江侧蚀山壁而形成。阎教授向营员介绍了这些洞穴的地质构成,由岩石的年代推断,长江在幕府山一带的地质活动历史久远,相应有不同年代的发育形成的洞穴。
第三站:镇江体育会展中心—堆山生态治理工程
在夏令营的第二天,营员们在镇江的第一站是位于镇江市南徐新城体育会展中心建设项目堆山岩土工程现场,堆山造景形成的新蛋山已初露真容。南京大学的许宝田副教授作为项目的参与成员,向营员们详细介绍了工程项目的情况。新蛋山是国内目前最高的、规模最大的利用固体废弃物进行填筑的山体。新蛋山设计山顶标高70米。目前项目的主体工程堆筑山体土石方工作量施工已基本完成,南侧、西侧山腰次峰形状已形成,主峰填筑山体净高度超过50米,已达到堆填筑至70米标高的设计要求,共完成土石方工作量近100万立方米。南京大学承担了对堆筑山体及地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分析工作和对堆填山体位移、沉降变形及地下水水位等方面的监测工作,同时根据现有状况下岩土体力学特征对竣工后的填土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依据。
第四站:金山寺—西津渡
随后,营员们来到了位于镇江市西北长江南岸的金山寺。金山原是长江江心的岛屿,由于长江江水变迁,清道光年间开始与南岸相接,成为内陆山。金山寺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虽然经历了多次翻修,但遗存下来一些的山体构造向我们展示着数年来大自然所形成的独特岩石景观。夏令营的最后一站是西津渡。镇江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交通咽喉。西津渡则是当时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自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因此,整条街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阎教授带领我们观察古街地面玻璃板下考古的地质层,由这些错落的岩石阶层,仍可看出当年西津渡码头遗留的痕迹。

为时两天的地质夏令营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营员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次活动受益匪浅。虽然很多地质知识在书本上也接触过,但当他们身临其境地面对着这些地质奇观,抚摸着这些岩石的纹理时,犹如大自然在生动地向他们讲述着数年来的风侵水蚀、潮起潮落,宛如与古老文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加深了他们对岩石、地层、地质构造、成矿作用等各方面的感性认识。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结识了很多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作为活动的举办方,我们认识到,科普活动不仅仅是向参与者讲述知识,更应提供给他们亲身感受的机会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这样的活动,应当作为我们学会的传统延续下去,我们期待并坚信下一届的夏令营会举办得更好!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二0一二年七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