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 学会信息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 正文

长三角岩土(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在南通成功召开

2021年529日~30日,长三角岩土(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在南通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工作骨干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主办,南通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华东地质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智慧岩土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劲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通州基础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江苏省建苑岩土工程勘测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

 

大会会场

开幕式上,南通大学副校长杨宇民教授代表学校致辞,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全省各地的岩土力学与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导、专家、同仁。

学会第九届理事长刘松玉教授代表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致辞,首先对学术大会的承办方、协办方等所有赞助单位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对参会代表表示欢迎。希望通过特邀嘉宾的报告,使本次学术大会为参会代表们提供一个智慧岩土方向上的交流和学习机会。刘教授最后号召参会代表今后在岩土工程智能化发展方向努力进取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会副理事长杨平教授宣读“第五届江苏省杰出岩土工程师”与2021年度“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并对获奖者进行了颁奖。


南通大学副校长杨宇民教授致辞


学会理事长刘松玉教授致辞


                                   副理事长杨平教授宣读获奖名单


第五届“江苏省杰出岩土工程师”获得者上台领奖



2021年度“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上台领奖

大会特别邀请了天津大学郑刚教授、河海大学高玉峰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杨维好教授、浙江大学杨仲轩教授、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南通大学包华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查甫生教授、郑州大学周同和教授、同济大学陈永贵教授、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大师顾国荣、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蔡正银教授、东南大学章定文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做了十二场特邀报告。


天津大学郑刚教授作了题为《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特邀报告。


河海大学高玉峰教授作了题为《三维土坡稳定极限分析方法及应用》的特邀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杨维好教授作了题为《相似方法——科研能效倍增器》的特邀报告。


浙江大学杨仲轩教授作了题为《砂性土打入桩性状研究进展》的特邀报告。


山东大学李利平教授作了题为《隧道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机器人技术进展》的特邀报告。


南通大学包华教授作了题为《劲性扩体复合桩技术及工程应用》的特邀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查甫生教授作了题为《固化锌污染土抗冻融耐久性与微观机制研究》的特邀报告。


郑州大学周同和教授作了题为《密实砂层中根固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的研究的特邀报告。


同济大学陈永贵教授作了题为《高庙子膨润土的吸附特性》的特邀报告。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设计大师顾国荣作了题为《岩土工程优化咨询及新技术应用》的特邀报告。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蔡正银教授作了题为《近海大型桶式基础防波堤结构研发与应用》的特邀报告。  


东南大学章定文教授作了题为《劲性复合桩水平承载力与抗震分析》的特邀报告。

5月30日上午,会议分别以“岩土工程理论与实践创新”、“岩土工程信息化管理及新技术研究探索”、“复杂环境岩土工程监测与风险管控”、“轨道交通与智慧岩土”、“岩土工程技术创新发展与研讨”、“岩土工程与环境及生态治理”、“岩土工程智慧建造新技术研究探索”等为主题设置了七个分会场,进行了69场专题报告。



第七分会场举行了智慧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学会理事长刘松玉教授,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源教授出席。

本次会议共征集论文150余篇,编制了会议论文集。大会评选出了15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并在大会闭幕式上进行了颁奖。

大会合影

    本次大会为所有参与者搭建了一个学术与技术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更直接、更充分地交流、分享先进的技术,交流宝贵的经验,共同为岩土力学与工程领域智慧岩土方向上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注入新活力,为推动“岩土工程与智能建造”在岩土工程领域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