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钱七虎院士大讲堂”是在江苏省科协、昆山市委市政府指导下,由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昆山瑾晖城市建设基金会主办,昆山市地下空间技术研究院承办的学术交流盛会。大讲堂特邀钱七虎院士、黄卫院士主讲,对双碳背景下的城市地下空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主旨报告。江苏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李政、苏州科技大学校长姜朋明、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刘松玉、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仁新、市政协主席管凤良等参加。
会上,钱七虎院士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新时代的城市建设》的主题报告,主要内容是描绘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路线图。
钱七虎院士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既要降低碳排放,也要增加碳吸收,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生态碳汇,就是发展绿水青山的生态建设。森林、湿地和绿色植被是抵御气候变化的前沿防线,可以通过植被造林、植被恢复、森林管理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并将其固定于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钱七虎院士认为,建设“公园城市”,是促进生态碳汇的重要措施,而“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互相衔接、互相协调的立体化城市”则是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途径。只有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地面土地资源,用以建设绿色生态,才能实现生态碳汇。同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紧缩城市,又能够节省交通能源,助推减排。
黄卫院士以《“双碳”目标下的长三角新型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题作了报告。
“碳排放形势不容乐观,节能减排刻不容缓。”他指出,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在公路。而降低公路交通领域碳排放,则需要进行全方位全周期技术升级,破局关键在材料选择。他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为例,提出通过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工艺创新、运维创新、再利用创新、工业化创新的路径,实现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减少90%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