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 学会信息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 正文

“碳化复合桩(MCP)加固软弱土地基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碱渣轻质土技术及其在高速公路应用研究” 科技成果评价会在南京召开

   2024年710日,由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的“碳化复合桩(MCP)加固软弱土地基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碱渣轻质土技术及其在高速公路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评价会,以线上线下会议型式在南京召开。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洋担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担任副主任,委员会专家还有: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王林教高,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首席专家邓卫东教高,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军辉教授,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孔令伟 研究员,苏交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王家强总工。

   会议由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源教授主持。交通工程建设局黄健副局长、孙鹤处长、陈加富处长、刘朝晖副处长等和东南大学刘松玉教授、杜广印教授等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

   刘松玉教授代表项目组作成果汇报。“碳化复合桩(MCP)加固软弱土地基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由东南大学、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盐城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盛泰建设工程公司组建研发团队,采用理论研究、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在国内外首次对碳化复合桩的成桩与固碳机理、施工装备与工艺、承载特性、变形特性和固碳环境效益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成套创新技术,获美国、瑞士授权发明专利2件,中国授权发明专利5件,发表SCI/EI论文13篇,获江苏省省级工法1项;“碱渣轻质土技术及其在高速公路应用研究”项目由东南大学、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连云港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南京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研究,针对我国大宗固废碱渣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难题,首次提出了湿法制备碱渣轻质土(A-LS)的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工程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对A-LS制备方法、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路用性能和路基填筑工艺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形成了成套创新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发表SCI/EI论文11篇。两项目研究成果均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建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评价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和评议,认为该两个项目科技成果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黄健副局长和孙鹤处长代表项目组衷心感谢了学会的精心组织及与会专家的悉心指导,同时表示将根据评价委员会意见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