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 > 学会信息 > 行业动态 > 重大工程快讯 > 正文

梅州山区十年塌方夺百命 村民为何依旧住山边

来源:羊城晚报 上传人:迷你咖啡 发表时间:2012年6月1日

    5 月27 日夜间,梅州多地突降特大暴雨,诱发山体滑坡,4 位村民因此遇难。据了解,近十年来梅州各地因山体滑坡掩埋致死的超过110 人。    为何塌方不断,村民依然要固执的住在山边?几天来,羊城晚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再次来到梅县大坪镇清莲村时, 村民还在忧心地谈论着村民黄庆文遇难的一幕。那天夜里,黄庆文被暴雨惊醒,半夜起床到户外收衣服,可是刚出门没两步,泥石流就将他家后墙推倒, 砸到了黄庆文的身上。

    村里的长者摇着头说:“‘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农田要耕作,政策也不允许村民占用农田建房, 房子不建在山边难道要往天上建吗? ”

    除了耕地紧张, 迷信也是当地村民普遍削坡建房的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当地村民普遍知道山边容易塌方, 但在他们眼里,建房子是人生第一大事,好风水的房子就要建在“来龙去脉”之处,依山建房吃“龙气”,旺子孙。

    根据当地排查报告,在这场暴雨中,大坪村有20 多户削坡建房户报出险,廖海英家的后屋也因山体滑坡被掩埋。廖海英告诉记者,削坡建房17 年来,除了前3 年天公作美,平安无事,之后5 次遇到了严重的山体滑坡,2003 年5 月17 日的山体滑坡更是掩了她家半边屋。

    2007 年,已患上尘肺病的廖海英又从朋友那借到一万多元, 在自己的屋后砌起了护坡墙,但护坡墙起不了多少作用。2008年、2009 年和今年5 月28 日,大雨中松动的泥土依然压塌了她家的房子。

    今年大雨那晚凌晨3 点, 廖海英害怕塌方,打电话要两个儿子冒雨赶回来,一家四口用大竹子、木块紧紧地将后门钉住,才避免了“全屋覆没”。“再这样下去早晚会出人命。”廖海英看着伤痕累累的房子无奈地说:“丈夫年轻时挖土煤窑患下的尘肺病,现在每月光医疗费都要2000 元,要换地方再建新房比登天还难。”

   梅州地处山区,地质环境脆弱,是崩塌滑坡的多发地。据梅州市国土部门调查统计,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6041 处,其中危害程度达中型以上的就占了5002 处、占94.39%。这些隐患点主要分布在海拔100-600 米的丘陵地带, 主要分布在梅州的丰顺、大埔、梅县以及西部地区的五华、兴宁等地。

    从近10 年的滑坡坍塌致死的情况来看, 事故往往发生在强降雨期间或雨后太阳暴晒后。国土相关部门认为,地质灾害频发地区主要是地面标高接近当地侵蚀基准面的非岩分布区,这些分布区水位埋藏浅,加上潜蚀等因素容易给削坡建房的人带来了隐患。

    有专家认为, 削坡本身就改变了原有的地质条件,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当强降雨降临之后,山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容易发生山体坍塌。

    采访中, 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许多人削山建房为了减少成本,极少有人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建房点进行勘查评估和设计,所以,每当汛期到来之时, 因山体滑坡致死的消息总会不时传来。另外, 在河流旁建房的也有不少,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时,河流旁的居民点也同样危险。